先假设初试在12 月下旬。一切都按“目标院校—真题—大纲—时间”倒排。别先囤资料,先做计划。
目标院校/专业(A 档)+1 个保底院校(B 档)。
是否考数(数一/二/三/无)与英语类型(一/二)。
专业课范围:指定教材/老师/历年真题获取渠道。
可支配时长:在校生≥6–8h/天;在职党≥2–4h/天(早+晚+周末)。
输出物:一页纸倒排表(见第六节模板),今天就写出来。
目标:打底概念与方法,搭建专业课框架。
配比:数/专 5,英 3,政 0–1。
动作
数学:高数/线代/概率通读一遍+ 每天 10 题计算训练。
英语:单词+长难句并行(每天 30–50 句精读/拆句)。
专业课:按目录做框架笔记,标①定义②公式③易混点。
政治:先不重压,做知识脉络图。
目标:题型方法化、专业课二刷细化。
配比:数/专 5,英 3,政 2。
动作
数学:按模块刷题(极限/不等式/线代求解/概率模型),每题写“错因标签”(概念/计算/审题/技巧)。
英语:阅读真题精做(隔年做法),周末做一套卷的阅读部分;作文开始素材卡(万能句+两类例子)。
专业课:二刷教材+历年题按章节归类;形成“章节→对应真题”索引。
政治: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四区块过一遍,做 1000 题量级单选多选。
目标:至少 10 年真题滚动三遍;知识点闭环。
配比:数/专 5,英 3,政 2→3。
动作
数学:套卷计时(每周 2 套),错题当日订正+次周回看。
英语:完形/新题型/翻译并进;作文模板骨架成型(议论/图表各 1 套)。
专业课:背诵—默写—做题—回背四步循环。
政治:选择题刷与主观题背诵并行;建立主观题“逻辑三段”(立场—理论—现实)。
套卷保持,不再开新资料;错题二次筛(高频错/易得分题优先)。
作息:固定 6.5–8h 睡眠,模拟在考试时段做题。
数学:概念>方法>技巧。真题三遍:①不看答案独立做;②看思路对比;③按错因重做。
英语:阅读是发动机;长难句是变速箱;作文是保险分。影子跟读+复述提升听说读写通用感知。
政治:选择题靠“题感与常识+刷题量”,主观题靠结构模板与热点素材。
专业课:以指定教材 + 学校真题为纲,别被某网课牵着跑;一章一页秘籍(概念/公式/易错)随时翻。
08:00–08:40 英语单词+长难句
08:50–11:20 数学主模块(番茄 3×45′)
14:00–16:00 专业课二刷/记忆
16:10–17:10 英语阅读/翻译
19:00–20:30 数学错题/薄弱模块
20:40–21:40 政治(选择题/框架背诵)
21:40–22:10 复盘/计划明日
06:40–07:30 英语(单词+长难句+1 篇短读)
12:30–13:10 政治刷题/英语作文素材
19:30–21:10 数学或专业课主训练(隔天切换)
21:10–21:30 复盘+拉伸
周末:各 4–6h:上午数学套卷/专业课真题;下午英语阅读+作文;晚政治主观题。
共识:每天英语不归零;数学和专业课一主一辅交替推进。
第一遍(理解):隔年做,按题型打标签;近 3 年暂缓。
第二遍(方法):同题再做,只看解题第一步是否一致;不同就写下**“我为何没想到”**。
第三遍(速度):计时,套卷演练,按分值先易后难的顺序练战术。
T-12 ~ T-8:通读教材/长难句/专业课框架;里程碑:数学基础题 80% 正确;英语长难句 30 天×30 句。
T-8 ~ T-4:模块刷题/专业课二刷;里程碑:数学套卷≥90;英语阅读近十年错题率<35%。
T-4 ~ T-1:真题滚动/主观题模板;里程碑:专业课真题 2 轮;政治选择题 80% 正确。
T-1 ~ 考前:错题二筛+作息模拟;里程碑:两次全真模拟完成度 100%。
每科不超 3 本:教材/辅书/真题;其余做错题本与笔记。
工具:番茄钟、日历块(固定三段核心时段)、Notion/Excel 错因库、印象笔记/幕布做专业课框架。
信息差:跟踪目标学院官网/研招网/导师主页,只认官方发布。
运动:每周 3 次 × 20–30′ 中等强度,学习效率>多刷一套题。
熬夜零容忍:困=效率低=焦虑高;改成早起多一小时。
卡顿 3 天法:连着 3 天效率低→降目标(只做英语/错题本),重启节律再拉回。
择校过高:T-6 月做一次“模拟排名”(与目标历年线对照),必要时A/B 档切换。
专业课缺资料:学会换关键词搜:教材名+“笔记/思维导图/试题”;同时在学院教务/师生群体获取官方最短路径。
调剂预案:T-1 月整理相近专业/相邻院校调剂条件与联系邮箱,考后 24–48h 即可行动。
写出你的A/B 档院校+专业,确认数/英/政/专四科。
画一张倒排表(12→0 个月),填上三条月度里程碑。
明天起用你的版本:在校生/在职日程二选一,执行 3 天后再微调。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