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大面积色块+光线滤镜。选色要从墙地色→采光→风格倒推,而不是盯着一块布。照着下面三步走,稳定不翻车。
Step 1|看“墙地顶”
墙面:白/浅灰/奶咖 = 百搭底;有色墙优先走同色系浅 1–2 度或邻近色。
地面:木地深→窗帘别过深;大理石/浅地砖→窗帘可加一点饱和点缀。
顶面:白顶更包容,深顶尽量选浅帘拉开压迫。
Step 2|看“光”
朝向:
南/东:光强,冷色系浅色更清爽(雾蓝、浅灰绿)。
北/西:偏暗/偏晒,暖色系浅色更显亮(奶咖、米杏)。
用途:卧室要遮光 80–90%;客厅重通透,纱帘做主角。
Step 3|定“风格色盘”
现代极简:白/灰/米 + 低饱和深色线条
原木奶油/Japandi:奶白/浅卡其/浅灰绿
轻奢现代:暖灰/米金/雾蓝 + 金属件
侘寂自然:亚麻原色/泥灰/茶褐
最稳公式:墙浅色 + 同色系深一号窗帘 + 同材/同色窗纱。
奶白墙×米杏帘×白纱(客餐厅通用)
浅灰墙×雾蓝帘×灰白纱(清爽不冷)
米灰墙×暖灰咖帘×米纱(轻奢稳重)
奶咖墙×浅鼠尾草绿帘×白纱(原木奶油同频)
白墙黑线条×浅灰帘×纱(极简安全)
胡桃木地×赭棕帘×白纱(质感拉满)
浅蓝墙×深蓝灰帘×白纱(邻近色层次)
浅粉墙(儿童房)×奶白帘×点缀花边(避免高饱和)
颜色:浅米/浅灰/雾蓝最稳;不建议大面积高饱和。
组合:纱帘做常开 + 布帘点缀;日常只用纱,傍晚拉布帘。
面料:亚麻感/涤纶麻更垂顺、耐打理。
颜色:中浅暖色系(米杏、暖灰、奶咖)更助眠。
遮光:≥80% 遮光即可,多层更好(布帘+遮光里布+纱)。
小技巧:墙浅帘深 1–2 度,不压空间又能稳住氛围。
颜色:低饱和冷中性色(灰蓝、灰绿)。
材质:百叶/柔纱帘便于调光;若用布帘,选细纹理不反光。
颜色:奶白/浅灰基底+点缀包边或小图案;低饱和避免视觉疲劳。
功能:布料可水洗、不易起球为先。
高度:顶装到地显高挑;离地1–2cm防拖地积灰。
宽度/褶皱率:轨道宽 ×1.8–2.2 倍为佳(太少显廉,太多堆料)。
遮光:标注 60/80/90% 别混;卧室≥80%更实用。
透光纱:40–60% 透光率最柔。不建议镂空过大。
面料:涤纶耐洗不褪;含麻/仿麻高级但皱感自然;真麻更“筋”,需接受纹理。
里布:加一层遮光里布=更饱满、隔热降噪 + 色彩更纯。
五金:轨道顺滑、静音滑轮;环扣/打孔一致,色与门把/灯具统一。
颜色稳定性:深色靠窗易褪,南向慎选纯深色。
深色墙(如深绿/深灰):选同色系浅 2–3 度或米白对比;避免再用大面积深色帘,压抑。
小户型:墙与帘接近色拉大空间;用竖纹/细细人字纹增强“拔高”。
落地窗:同色纱帘大面积最美,布帘做“框”色。
拱门/异形窗:帘色跟墙色走,弱化造型,让线条主角。
同色深浅:与沙发/床品同色系但深一号(有层次不抢戏)。
取一点材质色:拾取木柜的木色或金属五金色作为帘边/绑带。
软装三角:窗帘点缀色 ↔ 抱枕 ↔ 地毯/画作,三点呼应 > 大面积撞色。
拿 2–3 张 A4 大样回家:白天/傍晚/夜间各看一次;手机拍照对比。
贴在窗侧墙面,看与墙/地/家具同框效果。
确认:遮光等级、里布有无、褶皱率、轨道/罗马环、开合方向、是否做落地或半拖地(5–8cm)。
尺寸复核:窗洞宽、高、与墙距、空调/散热器位置;顶装注意吊顶内结构。
签单写明:面料编号/克重/颜色名/加工方式/交期/安装/售后。
颜色太深显闷→ 改加白纱常开,布帘只在晚上拉;或换浅一号同色。
整体脏兮兮→ 是“灰度不一致”:墙偏暖、帘偏冷;改为同色温(暖灰配暖白、冷灰配冷白)。
短一截显廉价→ 改顶装或补布包边做“假落地”。
褪色/起球→ 选抗 UV 涤纶、避免烈日直晒的纯深色;洗护按常温手洗/干洗。
层次不够→ 加同色系纱帘或做帘头/帘边(2–4cm)微装饰。
刚需版(实用耐脏):涤纶仿麻布帘(米杏)×2.0 褶 + 75% 遮光里布 + 白纱;静音轨道。
进阶版(质感在线):混纺亚麻(暖灰)×2.2 褶 + 90% 遮光里布 + 细雾纱;同色包边 2cm;铝合金轨道/磁吸绑带。
看你家墙色/地面,确定想要冷/暖/中性色方向;
从“8 组色卡”里挑一组,要求商家给A4 大样带回家比光;
量窗洞宽×高,按1.8–2.2 倍褶皱预估布量,备注里布与纱帘——下单不吃亏。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