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糖尿病,犹如驾驭一辆双轮马车,“饮食”与“运动”就是那两个不可或缺、必须协同工作的车轮。2025年,基于大量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迎来了重大更新,其中最核心的变革便是推出了更加个性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饮食运动处方”。本指南将为您深度解读2025年版的核心要点,提供一份可立即上手的行动方案,帮助您通过科学的生活干预,实现稳定血糖、提升生活质量的终极目标。
与过去粗放的建议不同,2025年版指南的核心理念是精准化和个体化。它不再简单地告诉你“什么不能吃”,而是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巧妙地吃和动”。
四大核心变革点:
强调“个体化营养”:不再有单一的“糖尿病食谱”。处方需综合考虑您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强度、用药情况(尤其是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目标以及个人饮食偏好和文化习惯。
关注“饮食模式”而非“单一营养素”:从纠结于“吃多少克糖”转变为推荐整体的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模式、DASH饮食模式或基于植物的饮食模式,这些模式被证实对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健康综合获益更大。
运动处方的“精细化”:明确了不同运动类型(有氧、抗阻、柔韧与平衡)对血糖的不同影响机制,并给出了针对不同时间段(餐前/餐后)、不同血糖水平的具体运动建议。
引入“动态监测与反馈”概念:鼓励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直观地看到不同食物和不同运动对自己血糖的实时影响,从而更精准地调整饮食运动方案,实现“数字赋能自我管理”。
(一)碳水化合物:质与量的双重管理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的核心因素,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彻底杜绝,而在于“择优录取”和“合理分配”。
重“质”:优先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低GI)的食物,如大多数蔬菜、豆类、全麦面包、燕麦、糙米等。它们消化慢,升糖速度平缓。避免或减少精制糖、白米饭、白面包、含糖饮料等高GI食物。
控“量”:学习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大致了解常见食物所含的碳水克数,并尝试每餐保持稳定的碳水摄入量,这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尤其便于胰岛素使用者计算剂量。2025年指南推荐碳水供能比仍占45%-60%,但质量是关键。
巧“搭配”:采用“混合膳食”原则,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优质蛋白质(肉蛋奶豆)和健康脂肪(坚果、橄榄油)来搭配主食,可以有效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二)蛋白质与脂肪:优质的来源与适中的量
蛋白质(占15%-20%):优选鱼类(尤其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禽肉、蛋类、豆制品和奶制品。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脂肪(占20%-35%):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山茶油、牛油果)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坚果、鱼油)的摄入,严格限制反式脂肪酸(油炸食品、糕点),并控制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量。
(三)2025年饮食新焦点:肠道健康与进食顺序
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建议提升至30克以上。它不仅有助于控糖,更能滋养肠道菌群。多吃蔬菜、全谷物、豆类。
进食顺序:尝试调整你的进餐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然后吃蛋白质(肉/蛋/豆),最后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这种顺序可以显著增加饱腹感,延缓葡萄糖吸收,帮助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运动是天然的“胰岛素增敏剂”,2025年指南对运动给出了更明确的“剂量”建议。
(一)运动类型“组合拳”
有氧运动(基础):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加快,微微喘气但能完整说话)的有氧运动,分摊到至少3天,不要连续超过2天不运动。
抗阻运动(关键):如哑铃、弹力带、俯卧撑、深蹲。建议每周2-3次,锻炼主要肌群。抗阻训练能增加肌肉量,肌肉是消耗血糖的“大户”,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
柔韧性与平衡训练(补充):如瑜伽、太极。每周2-3次,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改善关节活动度,尤其对老年糖友预防跌倒至关重要。
(二)运动时机“精细化”
最佳时机:普遍认为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是黄金时间,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飙升。
警惕低血糖:
如果您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峰值时段或空腹时进行高强度运动。
运动前血糖<5.6 mmol/L,建议先适量加餐(如一片面包、一杯牛奶)。
必备措施: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葡萄糖片等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以备不时之需。
实时监测:使用CGM或运动前、中、后测指血血糖,了解身体对不同运动的反应,积累属于自己的“运动-血糖”数据库。
第一步:设定个性化目标
体重目标:对于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的5%-7%就能带来巨大的代谢改善。
血糖目标:与医生共同设定您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目标。
行为目标:从一个小改变开始,如“每周晚餐后快走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天早餐增加一份蔬菜”,成功后再增加下一个。
第二步:记录与监测
饮食运动日记:简单记录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何时运动、运动多久,以及对应的血糖值。
解读数据:分析日记,找到那些导致血糖“飙升”或“骤降”的食物和运动模式,下次进行调整。
第三步:寻求专业支持
团队协作:最理想的模式是与您的医生、营养师和运动康复师组成管理团队。营养师能帮您制定更细致的饮食计划,运动康复师能指导您进行安全有效的锻炼。
技术支持:善用现代科技,如饮食记录App、运动手环、CGM等,让数据帮助您更高效地管理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2025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度指南更新及其他相关权威学术机构共识,旨在进行科普教育和信息分享。糖尿病管理方案个体差异极大,本文内容绝不能替代专业医师、营养师或运动康复师的面对面诊疗和个性化指导。在开始任何新的饮食或运动计划前,特别是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患者,务必咨询您的医疗团队,以确保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