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内容

2025年移风易俗如何破除陈规陋习?这5个做法让乡村文明新风扑面

曾经彩礼负担重、人情开支大、封建迷信盛行的乡村,正在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文明新风逐渐吹拂千家万户,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2025年的今天,移风易俗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治理的深入推进和农民观念的改变,许多陈规陋习正在被破除,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日益形成。

许多农民朋友关心:移风易俗到底要移什么?易什么?会不会侵犯传统习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您详细介绍2025年移风易俗带来的五大积极变化,帮您了解这项工作如何让乡村生活更文明、更美好。

01 移风易俗现状:2025年取得了哪些进展?

移风易俗主要是指改变不合时宜的旧规矩、旧习惯,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

2025年,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彩礼金额明显下降,很多地方出现"零彩礼"现象;婚丧喜庆事宜简办成为新时尚,宴席规模普遍压缩;封建迷信活动减少,科学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孝老爱亲氛围浓厚,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这些变化不是强行推行的结果,而是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些变化具体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02 五大积极变化:移风易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变化一:彩礼负担减轻,婚姻回归本质

曾经动辄数十万元的"天价彩礼",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因婚致贫。现在通过村规民约引导和红白理事会协调,彩礼金额大幅下降。

很多地方推广"低彩礼""零彩礼",鼓励用文明简约的仪式表达情感。婚姻不再是被明码标价的交易,而是基于感情的选择。年轻人结婚不再那么难,夫妻关系也更加平等和谐。

家长们都说:"现在好了,不用为儿子娶媳妇愁白头了。孩子们感情好最重要,彩礼多少无所谓。"

变化二:人情支出下降,邻里关系更纯朴

过去"人情大于债"的观念让人情消费水涨船高,名目繁多的宴请让人应接不暇,礼金数额不断攀升,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

现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宴请范围和礼金标准,减少不必要的宴请。婚丧嫁娶事宜简办,其他事项一般不办宴请,礼金一般不超过200元。

人情支出降下来了,邻里关系反而更加纯朴。大家不再为"送多少礼金"而烦恼,交往更加轻松自在。

变化三:丧事简办厚养,孝道文化回归

过去丧事大操大办,攀比风气严重,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现在推广"厚养薄葬"理念,倡导生前尽孝、丧事简办。

老人在世时多关心照顾,让老人安享晚年;老人去世后丧事从简,不搞繁琐仪式,不铺张浪费。这样既体现了孝道,又减轻了子女负担。

许多老人表示:"活着时子女孝顺比什么都强,死后大操大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没必要。"

变化四:封建迷信减少,科学理念普及

曾经算命看相、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一定市场,既浪费钱财,又误导群众。现在通过科普宣传和文明引导,这些活动大大减少。

农民更加相信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生病及时就医,而不是求神问卜;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迷信命运安排。

村头巷尾的迷信活动少了,文化广场上的健康活动多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变化三:餐饮浪费减少,节约意识增强

过去红白喜事大摆筵席,吃不完倒掉的现象比较普遍。现在通过宣传引导和规范管理,餐饮浪费大大减少。

宴席规模控制在适当范围,菜品数量合理配置,提倡"光盘行动"。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

节约意识深入人心,不仅宴请不浪费,日常生活中也注重节约。这既减轻了经济负担,也培养了良好习惯。

03 实操指南:农民如何参与和受益?

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每个村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相关的村规民约,对彩礼金额、宴请规模、礼金标准等作出规定。要自觉遵守这些规定,不攀比、不跟风。

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力量,负责具体事务的协调监督。办理红白事时主动向理事会报备,接受指导和帮助。

积极践行文明新风

从自身做起,践行文明新风。子女婚姻尊重他们意愿,不索要高额彩礼;办理红白事力求节俭,不铺张浪费;孝敬老人重在平时,不搞形式主义。

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学习先进典型,争当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主动参与监督管理

对违反村规民约、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抵制。共同维护文明乡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外出务工人员也要了解家乡的移风易俗要求,回乡办事时自觉遵守规定,不支持、不参与陈规陋习。

04 成功案例:这些乡村这样树立文明新风

河南某县曾经是天价彩礼的重灾区,很多家庭因婚致贫。通过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彩礼标准,推广集体婚礼,彩礼金额从原来的20多万元下降到5万元以内。

县委书记说:"移风易俗最难的是改变观念。我们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觉参与,慢慢地形成了新风尚。现在年轻人结婚轻松了,家庭负担减轻了,社会风气也好转了。"

浙江某村过去红白事大操大办风气盛行,村民人情支出占家庭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规范宴请标准和礼金数额,村民的人情负担大大减轻。

村长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家每年人情支出至少1万元,现在降到3000元左右。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大家都说好。"

05 政策支持:2025年有哪些引导政策?

宣传引导持续加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和好处,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带头践行文明新风,为群众树立榜样。

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的重要内容,通过评选表彰促进工作落实。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06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移风易俗是不是要取消所有传统习俗?

不是。移风易俗是要破除陈规陋习,而不是取消所有传统习俗。对于优良的传统习俗,如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等,还要大力弘扬。

问题二:彩礼到底要不要收?

倡导低彩礼、零彩礼,但不绝对禁止。彩礼应该是象征性的,表达的是心意,而不是交易。关键是要双方自愿、量力而行。

问题三:红白事怎么办才算合适?

红白事应该文明节俭办理,控制规模和标准,不攀比、不铺张。具体标准各地村规民约有规定,可以咨询红白理事会。

问题四:违反村规民约怎么办?

村规民约是村民共同制定的,应该自觉遵守。对违反规定的,主要以批评教育、劝导纠正为主,促进自觉遵守。

问题五:外出务工人员怎么办?

外出务工人员应该了解家乡的移风易俗要求,回乡办事时自觉遵守。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相关情况。


移风易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目的是减轻群众负担,促进乡风文明。2025年,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正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好风气带来好生活,好习惯带来好心情。让我们共同努力,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让农村成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记住:移风易俗人人参与,文明新风家家受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fd326.com/post/813.html

标签: 移风易俗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