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内容

城市内涝怎么办?2025年最新应对指南请收好!

暴雨过后,城市变成“水城”,道路成河、车库被淹、交通瘫痪……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城市内涝,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5年汛期,全国有1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遭遇内涝困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天气增多,内涝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心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夏季以来,全国平均最大积水深度超过30厘米的内涝点达5600多处,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掌握科学的内涝应对方法,不仅能减少财产损失,更能关键时刻保护生命安全。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防灾指南,为您提供实用有效的城市内涝应对方案。


01 城市内涝为何频发?

气候变化是首要因素。2025年我国降水呈现“量多面广”的特点,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偏多幅度较大。

城市硬化地面增多。混凝土和沥青路面阻止雨水下渗,超过70%的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大大增加了排水系统压力。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部分城市排水管网标准偏低,难以应对极端暴雨天气。老城区管网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尤其突出。

城市规划存在不足。填湖造地、侵占河道等行为减少了城市自然调蓄空间,加上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加剧了内涝风险。

02 内涝预警识别方法

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通过官方渠道(如中国天气网、地方气象台网站)获取暴雨和内涝预警,特别注意橙色和红色高级别预警。

观察周围环境变化。发现井盖涌水、道路积水快速上涨、河道水位急剧上升等情况,可能预示内涝即将发生。

利用智能预警工具。2025年多地推出“城市内涝预警APP”,可实时查询积水点、获取避险路线,建议提前下载安装。

留意社区通知。社区网格员、物业公司会及时发布内涝预警和防范通知,要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03 居家防范措施

底层住户要特别注意。居住在小区一层的居民,应提前用防水挡板、沙袋等封堵门口,防止雨水灌入室内。

重要物品高处放置。将电器、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等转移到较高位置,避免被水浸泡造成损失。

检查家庭应急物资。准备手电筒、充电宝、饮用水、方便食品等,保证断电断水情况下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提前转移车辆。将车辆从地下车库移至地面高处,避免遭受水淹损失。据2025年数据,内涝中车辆损失占总损失的30%以上。

04 户外避险要点

避开危险区域。远离下沉式立交桥、地下通道、涵洞等易积水区域,这些地方积水深、流速快,极其危险。

注意窨井和排水口。积水会冲开井盖形成漩涡,行人要仔细观察绕行,最好用木棍探路,避免坠井事故发生。

谨慎选择通行路线。选择地势较高的道路行走,避开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结伴同行互帮互助。内涝期间外出最好结伴而行,遇到危险能够相互照应,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要有成人陪同。

05 行车安全指南

遇到积水勿强行通过。当积水深度超过轮胎三分之一时,就不要冒险通过。如果水深超过排气管,容易导致车辆熄火。

熄火后严禁重启发动机。车辆在水中熄火后,重启会导致发动机进水,造成严重损坏,且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准备破窗工具。车内常备安全锤等破窗工具,并熟悉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破窗逃生。

开启应急警示灯。涉水行驶时要开启应急警示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防止追尾事故发生。

06 应急物资准备

基本生活物资。准备足够72小时使用的饮用水、方便食品、常用药品、卫生用品等,保证基本生活需求。

应急工具设备。包括手电筒、充电宝、多功能应急灯、收音机等,确保在断电情况下能获取外界信息和照明。

重要物品防护。用防水袋密封保管身份证、银行卡、房产证等重要证件和文件,避免被水浸湿损坏。

特殊人群用品。为老人、儿童、孕妇等准备特殊的食品、药品和用品,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07 灾后恢复注意事项

谨慎返家。只有在官方确认安全后才能返回住所,返回途中要继续注意安全,防范次生灾害。

检查房屋安全。仔细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受损,电路是否安全,燃气管道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做好清洁消毒。对被淹房屋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病菌滋生。饮用瓶装水或煮沸的水,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及时报损理赔。对因内涝造成的财产损失,及时拍照取证,联系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

08 长期预防建议

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理解并支持政府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参与社区防灾演练。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防灾减灾演练,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位置。

做好家庭应急规划。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和集合地点,定期进行演练。

提升自身防灾意识。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对内涝等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城市内涝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正确应对,完全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记住关键原则:提前预防比临时应对更重要,生命安全比财产安全更重要

建议您收藏本文,并将主要内容分享给家人朋友。定期检查更新家庭应急物资,熟悉社区应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位置。只有平时充分准备,才能在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fd326.com/post/828.html

标签: 内涝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