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结论摆上来:抵抗力=营养底座×作息运动。饮食上,足量蛋白是地基,“五色蔬果”与“全谷豆类+发酵食物”补齐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再用优质脂肪与补水兜底,就稳了。
足量蛋白(每天 1.2–1.6 g/kg 体重)
来源:鱼虾/禽肉/瘦牛、鸡蛋、牛奶/酸奶、豆腐/豆干/毛豆。
吃法:每餐都要有蛋白(一掌心大小),修复组织、合成免疫因子更给力。
五色蔬果(每天 ≥500 g,至少 3 种颜色)
颜色越丰富,抗氧化谱越全。
红(番茄/红椒):番茄红素
橙黄(胡萝卜/南瓜/玉米):β-胡萝卜素
绿(菠菜/西兰花/油麦菜):叶酸/镁/维C
紫(茄子/蓝莓/紫甘蓝):花青素
白(蘑菇/蒜/洋葱):多糖/含硫化合物
全谷+豆类(每天 1–2 次)
燕麦/糙米/全麦面 + 豆类(鹰嘴豆/黑豆/红豆)=纤维+B 族维生素,喂饱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第一道防线。
优质脂肪(每天 15–25 g)
橄榄油/牛油果/坚果/深海鱼(ω-3 脂肪酸),调节炎症反应。
坚果称重分袋(每袋 15–20 g),防一把抓。
发酵食物(每天 1 次)
原味酸奶/开菲尔/纳豆/泡菜(清淡低盐)→益生菌+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屏障。
与高纤维搭配更佳(益生元+益生菌)。
同时记住两件事:补水足(1500–2000 ml/日)、睡够 7 h。睡眠和水分是免疫“无形配方”。
维生素 C:柑橘/猕猴桃/甜椒/西兰花(每天 1–2 份)。
维生素 D:日晒 15–30 分钟;食物(蛋黄/奶/三文鱼)含量有限,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锌:牡蛎/牛肉/虾/南瓜籽(每周 2–3 次海鲜或瘦红肉)。
铁:瘦红肉/动物肝(少量)/菠菜配维C食物帮助吸收。
硒:巴西坚果(1–2 颗/天足矣,勿过量)/海鱼/鸡蛋。
多酚/类黄酮:绿茶/可可(低糖)/莓果类,抗氧化加分。
早餐:原味酸奶 200 ml + 自配麦片(燕麦 40 g+坚果 15 g+蓝莓一把)+水煮蛋 1–2 个
午餐:糙米/杂粮 150 g(熟)+清蒸鱼/鸡胸 120 g+炒时蔬 300 g(彩椒+西兰花)+一碗清汤
加餐:水果 1 份(猕猴桃/橙)或牛奶 250 ml
晚餐:豆腐蔬菜炖(豆腐 150 g+蘑菇/油麦菜/胡萝卜)+全麦面/红薯适量
睡前(可选):温牛奶 200 ml 或无糖酸奶 100–150 g
厨房小技巧:少油快炒 + 蒸煮炖;用“生抽 1:米醋 1.5:蒜末少许”拌蔬更清爽。
感冒初期/食欲差:清淡易消化为主(粥/面/蛋/蔬菜汤),多水+少量多次。
备赛/高强度训练:蛋白上限取1.6–2.0 g/kg,训练后 30–60 分钟补蛋白+碳水。
素食者:豆类/坚果/奶蛋组合,注意B12、铁、锌、D的补足(必要时咨询医生/营养师)。
只喝果汁→ 纤维缺失、糖高;吃整果。
“炸鸡+VC”就能免疫加成→ 总热量和油脂过高会抵消好处。
靠保健品堆料→食物为主,缺啥补啥;长期大剂量某单一元素(如锌/硒)可能干扰其他元素吸收。
蔬菜只一种→ 换着颜色买,“一周五色”才全面。
晚睡暴饮暴食→ 作息紊乱让免疫细胞效率下降;先把睡眠拉稳。
蛋白:鸡胸 1.2 kg、鸡蛋 14 枚、三文鱼/白鱼 600 g、虾仁 500 g、豆腐 4–6 块、原味酸奶 8–10 杯
蔬果(五色):番茄 6、彩椒 4、西兰花 3、油麦菜/菠菜若干、胡萝卜 4、南瓜 1、小蓝莓 2 盒、橙/猕猴桃若干、紫甘蓝 1/4 个
全谷/豆类:糙米/燕麦/全麦面、红薯 6、鹰嘴豆/黑豆各 1 袋
脂肪:橄榄油 1 瓶、混合坚果若干(分装每袋 15–20 g)、牛油果 2–3 个
调味:生抽、米醋、胡椒、蒜、姜、低盐酱菜(点缀用)
写下你体重,蛋白目标=体重×1.2–1.6 g,分到三餐。
今晚按“五色蔬果”补齐你今天没吃到的颜色。
明早把酸奶/燕麦/坚果装成“上班便当”;午餐先吃蔬菜和蛋白再吃主食。
水杯放桌上,今天目标8–10 杯水(无糖茶算在内)。
连续 7 天打卡“蛋白足/蔬果 500 g/发酵食物 1 次”,下周再加运动和早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