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香资讯 > 正文内容

扫地机器人 / 洗地机怎么选?导航避障、拖布洗护与基站一篇讲透

三香网16小时前三香资讯5

10 秒结论(对号入座)

  • 只扫不拖的小户型:入门LDS/视觉导航 + 自动集尘基站就很省事。

  • 有宠物/掉毛多:优先强力滚刷防缠 + 自动集尘 + 强避障(3D/结构光/激光)

  • 地砖/复合地板 + 厨房油脚印:选“强拖”方案(双盘/高频声波拖 + 自清洁/热风烘拖布 + 自动上下水更佳)。

  • 家里有地毯:必须自动抬拖 ≥7–10 mm地毯区自动抬功、避拖

  • 大户型(100㎡+):选大电池(≥5200 mAh)+ 大尘袋基站 + 上下水改造,省补给。


一、先定“使用场景”(比参数更重要)

  1. 地面结构:纯硬地 / 地毯混铺?门槛高度?

  2. 脏污类型:灰尘毛絮为主,还是油渍/脚印/宠物尿渍需要“拖”?

  3. 使用强度:每天自动跑、还是周末集中清洁?

  4. 维护投入:能否接上下水?能不能接受每 2–4 周倒尘袋/洗拖布?


二、导航与避障:决定“走得准、少卡住”

  • 定位导航

    • LDS 激光雷达:建图快、路线规整;机身略高。

    • VSLAM/双目视觉:机身可更低,对低矮家具友好;依赖光线。

    • 混合导航(LDS+视觉/ToF):定位稳、识别细小障碍更好。

    避障传感

    • 3D 结构光/ToF / 双目:能识别电线、玩具、宠物便便等小物。

    • 仅红外/触须:更基础,易“吃线”。

    选型口诀:有宠物/玩具多 → 上强避障;低矮床底多 → 选矮机身或视觉主控


    三、吸扫系统:决定“扫得干净”

    • 吸力/风道:看整机“吸尘效率”,不是只看标称 Pa;地毯清洁更依赖滚刷+密封风道

    • 主刷橡胶/胶毛复合 + 防缠齿梳更抗发丝;可拆端盖好清理。

    • 边刷:双边更易把角落带出,但路线要配合避免“打飞”。

    • 尘盒 & 自动集尘3–4 周换一次尘袋是省心阈值;有双风道/高效滤更少堵。


    四、拖地系统:决定“拖得干净、干得快”

    • 拖布形态

      • 振动拖(声波盘):对顽渍更有效,覆盖均匀。

      • 双盘/三盘旋转:压力与摩擦力更强,油印/干渍处理更好。

      • 抹布拖/拖布片:轻度日常维护。

      抬拖与地毯识别自动抬拖避免地毯“二次污染”;没抬拖就要“自动绕行”或手动禁拖区。

      拖布养护(基站功能)

      • 自动洗拖布 + 热风烘干:抑味抑菌、减少发霉。

      • 活水清洗/污水回收:带自动上下水最省事;无上下水也可手加手倒。

      • 清洁液:遵循厂家浓度,木地板选中性,避免高腐蚀性清洁剂。


      五、基站功能怎么取舍(把钱花在刀刃上)

      • 自动集尘(强烈推荐):减少手倒频率,尘袋 2–8 周一换。

      • 自动洗拖布 + 热风烘:常拖地人群优先;无烘干易返味。

      • 自动上下水:大户型/频拖刚需;安装需近水源地漏与插座。

      • 自清洁与自维护提醒:底座污水箱满/滤网需清洁的感知与提醒很关键。


      六、关键体验参数(容易忽视的点)

      • 高度/通过性:机身 ≤9.5–10 cm 更易进床底;越障 ≥18–20 mm才能跨常见门槛。

      • 噪声:夜跑看静音档 ≤60–65 dB;集尘瞬时会更吵,选支持“集尘时间窗”。

      • 电池与续航:≥5200 mAh、支持断点续扫;注意大户型在强拖/最大吸力下的真实续航。

      • 地图与APP多楼层地图禁区/虚拟墙/禁拖区房间/区域定点二次清扫

      • 耗材成本:尘袋、滤网、边刷、滚刷、拖布的年度预算要算在内。


      七、洗地机(手持/推行)怎么选(若你走“人控”路线)

      • 使用场景:厨房/客餐厨一体、油渍多、追求“即拖即干” → 洗地机更爽。

      • 关键点双滚刷/边贴墙自清洁 + 滚刷烘干污清分离大水箱抗缠发设计地毯/木地板模式

      • 重量与前驱:自走/前驱减负很明显;看续航 ≥30–45 分钟

      • 维护:滚刷与污水箱每次结束就洗;定期消毒、通风烘干防味道。


      八、安装与使用(一步走对,后面都省心)

      1. 基站位:靠近插座与(可选)上下水;左右前各留**≥0.5 m**。

      2. 首次建图:先把线缆/玩具清空 → 全屋开门 → 关闭干扰大的落地风扇/扫帚等。

      3. 日程:设每天轻扫 + 隔日强拖(按脏污调整)。

      4. 禁区:电线堆、落地窗帘、宠物饮水区设禁入/禁拖区

      5. 集尘/洗拖时段:夜间睡觉别触发,设在白天/傍晚。

      6. 清洁例行

        • 每次:倒污水、清拖布/滚刷、晾干;尘袋满就换。

        • 每周:擦传感器、拆主刷端盖清缠发。

        • 每月:清基站滤网/通风道、校正地图。


        九、常见问题与对策

        • “吃线/卡毛毯”:开启强避障/地毯识别;整理地面,电线用理线槽;必要时拉禁区线。

        • “拖完有水痕/异味”:拖布太脏或未烘干;提升拖地压力/频率,开启烘干;更换清洁液/清水。

        • “过门条上不去/卡住”:降低清扫速度或开启“越障加强”;加斜坡垫。

        • “不进床底/沙发底”:机身太高或“怕黑”;换更矮机型或开灯/贴反光标。

        • “地毯被打湿”:确保自动抬拖已开并识别地毯;否则改“禁拖区”。

        • “地图乱/容易迷路”:搬动基站/家具后重建图或“地图校准”;保持导航头干净。


        十、预算与加钱点(把钱花在刀刃上)

        • 入门省心(仅扫或轻拖):LDS/视觉导航 + 自动集尘;日常灰尘毛絮足够。

        • 主力推荐(扫拖一体):强避障(3D/ToF)+声波/双盘强拖 + 自动洗拖 + 热风烘;地毯户型加自动抬拖

        • 高阶全自动自动上下水 + 拖布热洗/热烘 + 自清洁程序 + 大尘袋;多层户型要多地图与“跨层定位”。


        一页行动卡(今晚就能定)

        1. 画户型 + 标门槛/地毯→ 判断是否需要自动抬拖/强避障

        2. 定方案:只扫=集尘基站;重拖=强拖 + 洗拖烘;大户型加上下水

        3. 定细节:主刷防缠、尘袋周期、噪声、机身高度、APP 功能(禁区/多图)。

        4. 定基站位:近插座(±上下水),前方留 0.5 m;首日全屋建图

        5. 定维护每次清滚刷拖布、每周擦传感器、每月清滤网;清洁液与拖布按说明更换。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fd326.com/post/529.html

标签: 拖布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