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内容

2025年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科学控压,守护健康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长期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的防治策略也在更新。本文将结合2025年的最新医学共识,为您提供一份科学、实用且易于操作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帮助您有效管理血压,守护健康。

一、高血压的基本认知:了解对手,才能更好应对

高血压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因为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却在悄然损害血管和器官功能。

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根据2025年最新指南,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YS)≥140mmHg和/或舒张压(DIA)≥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自测血压(HBPM)的诊断标准通常为≥135/85mmHg,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或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也可能提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主要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

  • 不可改变因素:包括年龄(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遗传因素(家族史)、性别(男性患病风险略高于女性)。

  • 可改变因素:这是防治的重点,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以及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

二、2025年高血压防治的最新策略:不止于用药

2025年的防治理念更强调早期干预、综合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1. 生活方式干预:永远是基石
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可能无需立即用药。

  • 合理膳食(DASH饮食模式):推荐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的饮食模式,强调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5g以下),同时增加钾摄入(如香蕉、菠菜、土豆等)。

  •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kg/m²(亚洲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减重对降低血压效果显著。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7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运动能减轻体重,改善血管功能。

  • 限制饮酒:建议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每日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 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带来的心血管获益巨大。

  • 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可通过冥想、瑜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

2. 药物治疗:何时启动?如何选择?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药物治疗。

  • 启动时机:一般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一段时间后(通常为1-3个月),血压仍≥140/90mmHg,即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对于血压≥160/100mmHg或高于目标值20/10mmHg的高危患者,应立即开始用药。

  • 治疗原则:通常采用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以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联合用药(必要时)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 常用药物:2025年指南依旧推荐五大类一线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或组合。

3. 血压监测与管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鼓励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 控制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如果能耐受,进一步降至<130/80mmHg更佳。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目标值可能个体化调整,请遵医嘱。

三、高血压防治的常见误区:避开这些坑

  1. 没症状就不用治: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其对靶器官的持续损害,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积极管理。

  2. 不愿过早服药,怕“依赖”:降压药不会产生依赖性。及早控制血压是为了预防未来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这才是根本目的。

  3. 血压正常就自行停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波动过大甚至更危险。任何药物调整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迷信保健品、偏方:保健品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

  5. 只吃药,不测血压:治疗的效果需要通过测量血压来评估,不监测就像“盲人摸象”。

四、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 老年高血压:特点多为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大。治疗时应强调平稳、缓慢降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过度降压。

  • 青少年与儿童高血压:多与肥胖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干预是首要任务,必要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妊娠期高血压:需要妇产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管理,选择对胎儿安全的降压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状况。

结语:主动管理,终身获益

高血压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您的耐心和坚持。通过践行2025年最新指南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遵从医嘱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监测,您完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享受健康生活。请记住,管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您自己。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fd326.com/post/636.html

标签: 高血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