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不亚于饮食和运动,但“睡多久才算健康”一直是争论焦点。有人觉得自己睡5小时就够,有人必须睡够9小时才能精神饱满。那科学的睡眠时间到底是多少呢?
修复身体:夜间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细胞修复
巩固记忆:大脑在睡眠中处理和存储信息
调节免疫: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
维持情绪稳定:缺觉易导致焦虑、易怒
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
婴儿(4–11个月):12–15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10–13小时
儿童(6–13岁):9–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成年人(18–64岁):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增加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风险
降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影响新陈代谢,容易发胖
情绪不稳定,易抑郁
研究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10小时,同样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抑郁风险。过长睡眠时间还可能是睡眠质量差或潜在疾病的信号。
固定作息:每天尽量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
睡前远离电子产品: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
卧室环境安静、温度适宜:18–22℃最佳
适度运动: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白天精力充沛、不频繁打瞌睡
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
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正常
如果睡眠时间正常但依然疲惫,应检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问题。
成人:每天7–9小时
老年人:7–8小时
青少年:8–10小时
儿童:9–11小时
关键不是单纯追求“长睡”或“短睡”,而是保持规律作息和高质量睡眠。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