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巴以冲突和全球治理成为焦点,各国议会领袖就如何平衡国家主权与国际合作展开激烈交锋。
2025年10月初,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次会议原定主要讨论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但随着近期巴以冲突出现新变化,如何应对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成为了会议的核心焦点。
会议召开前夕,国际社会目睹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哈马斯已向调解方提交对特朗普“20点计划”的回应-10,同意释放人质并移交加沙管理权;与此同时,欧洲多国爆发抗议活动,谴责以色列拦截前往加沙的援助船队-9。这些事件使得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不得不将巴以问题置于议程首位。
巴西众议长阿图尔·利拉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议会外交正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的重要渠道。当政府间谈判陷入僵局时,议会对话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会议期间,各国议长就巴以问题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解决路径,反映了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欧洲议会的立场:欧盟代表团团长、欧洲议会议长罗伯塔·梅措拉提出了一项基于“两国方案”的详细提议,呼吁在2026年前完成巴勒斯坦建国路线图。她强调:“只有通过建立独立、主权完整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在安全认可的边界内和平共处,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美国国会的态度:美国众议院议长则表示,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确保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呼吁加强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立场与特朗普政府要求哈马斯在10月5日前接受协议的最后通牒-10保持了距离,显示出美国立法与行政机构间的微妙差异。
全球南方观点:南非、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代表则批评了“选择性正义”现象,指出国际社会对不同地区冲突采取双重标准。南非国民议会议长诺西维韦·马皮萨-恩卡库拉质问:“为什么某些冲突引起强烈关注,而其他同样致命的战争却被忽视?”
除了巴以冲突,本次会议还讨论了其他影响全球稳定的紧迫问题。
经济不确定性与数据黑洞: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延长至下周-8,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如9月非农就业报告未能如期发布-8,这种“数据黑洞”使得全球经济决策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与会代表担忧,缺乏可靠数据可能影响各国央行制定政策的准确性。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代表强烈呼吁履行气候变化融资承诺,指出发达国家尚未完全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巴西代表则提出创建“亚马逊保护基金”的倡议,希望吸引全球投资用于雨林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数字治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成为另一热点。欧盟代表介绍了即将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在全球AI治理中拥有更大话语权,避免技术垄断加剧全球不平等。
尽管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达成的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会议在几个关键领域取得了进展: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各国同意强化议会间紧急磋商渠道,以便在国际危机爆发时快速沟通。当被问及这是否会削弱传统外交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欧洲代表解释:“议会渠道有时比政府间对话更加灵活,特别是在敏感问题上。”
推动巴以对话平台:会议同意成立一个二十国集团议长巴以问题特别工作组,旨在建立沟通渠道,促进双方对话。加拿大议长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取代正式谈判,而是为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经济协调新举措:针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保护主义抬头,与会代表同意推动各国议会监督政府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经济政策兼顾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作为全球治理的“第二轨道”,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从近期看,会议成果能否转化为具体政策,取决于各国议会能否有效监督本国政府落实承诺。
从长远看,全球议会网络的强化可能逐渐改变传统外交模式。正如会议主席所指出的:“当国家关系紧张时,议会交流可以保持对话渠道畅通。议员们既代表国家利益,又能够超越短期政治考量,为长期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然而,议会外交也面临局限性。没有国家授权,议会决议终究缺乏执行力;各国议会不同的议事程序和党派分歧也可能阻碍共识形成。但正如巴西议长在闭幕词中所说:“在这场会议上,我们没有解决世界所有问题,但我们证明了即使在分歧中,对话仍然可能,而且必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