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大脑整理记忆的“黄金时间”,但现代人不是睡不够,就是睡得不规律。有人觉得睡5小时也精神饱满,有人则必须8小时才恢复状态。那么,科学研究到底建议我们每天睡几个小时才健康?
身体修复: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有助于细胞修复与免疫增强
情绪调节: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
大脑清理:清除代谢废物、整理记忆
代谢平衡:长期缺觉会扰乱血糖、血压调节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与中国睡眠研究会建议:
婴儿(4–12个月):12–16小时(含午睡)
幼儿(1–2岁):11–14小时
学龄前(3–5岁):10–13小时
儿童(6–12岁):9–12小时
青少年(13–18岁):8–10小时
成年人(18–60岁):7–9小时
老年人(60岁以上):7–8小时
睡眠规律:每天固定时间入睡、起床
睡眠环境:安静、避光、温度适宜
晚间习惯:避免咖啡因、尼古丁、重油食物
心理状态:压力大会延长入睡时间
周末补觉能弥补熬夜:只能部分缓解,不能完全恢复身体损伤
睡得越多越健康:超过10小时的长时间睡眠与抑郁、代谢综合征风险相关
酒精助眠:虽然可能加快入睡,但会降低深睡眠质量
不困也要强行上床:可能加重入睡困难
建立睡前仪式:如阅读、泡脚、冥想
限制电子设备: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
规律运动: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深睡眠
控制小睡时间:午休20–30分钟即可
成年人:每天7–9小时最佳
老年人:7–8小时
青少年:8–10小时
除了睡眠时长,质量更重要。保持规律、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单纯追求“多睡”更有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