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网热文 > 正文内容

恋爱必修课:当代年轻人为何把“共同成长”视为亲密关系的核心?

三香网15小时前全网热文5

门当户对不再只是物质条件的匹配,72%的Z世代认为恋爱婚姻中双方的共同进步比婚姻形式更重要。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爱情的成功标准。

“我们约定每年一起学习一个新技能,从攀岩到编程,婚姻成了我们共同成长的见证者。”来自上海的“90后”夫妻王先生和李女士这样描述他们的婚姻。在他们看来,结婚证不是爱情的终点,而是共同成长旅程的起点

最新发布的《2025一线城市青年婚育观全景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正发生深刻变化。相比传统婚恋观念中注重物质条件和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82.2%的年轻人认同“门当户对能减少婚后矛盾”

但这里的“门当户对”已不再是传统的物质条件匹配,而是更关注精神层面的同频与共同成长的潜力


01 观念变革,从“条件交换”到“共同成长”的婚恋观演变

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正从“条件交换”转向“共同成长”。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年轻人的考量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

报告数据显示,年轻人择偶时最看重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性格、三观和经济条件。而随着关系走向婚姻,三观匹配的重要性超过外貌,未来潜力和家庭背景的权重显著提升

这种观念转变在相亲市场上表现明显。传统的“查户口式”相亲正被年轻人摒弃。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年轻人的个人资料中除了基本条件,更多了MBTI人格类型、兴趣爱好等反映个人特质的元素

“后来我复盘了一下,觉得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画像模型。”来自北京市平谷区西高村的33岁小伙陈楠在相亲多次后,制作了新的简历表格,从MBTI到兴趣爱好、生活观念,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条件罗列

共同成长的理念折射出年轻人对婚姻本质思考的深化。相比老一辈更多将婚姻视为搭伙过日子,当代年轻人更注重婚姻中的精神共鸣和共同价值创造。

02 现实困境,年轻人追求共同成长背后的压力与挑战

面对现实压力,年轻人不得不更加理性地考量婚恋。高房价、高育儿成本以及就业不确定性,让年轻人对传统婚姻带来的经济负担望而却步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同比减少8.1%。这一数据背后反映了经济现实对婚恋的影响

《2025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指出,虽然近六成年轻人自觉“焦虑”,但他们正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应对。这种焦虑感也延伸至婚恋领域。

数据显示,近六成年轻人因现实理由对婚恋持谨慎态度:17.6%觉得“爱不起”,22%说“没空爱”,还有19.3%坦言“意愿上不敢爱”。同时,“孤岛青年”比例上升至近六成,他们无潜在发展对象、无“搭子”、无暧昧或暗恋对象

职场压力也挤占了恋爱时间。2025年春招市场分析显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人才需求旺盛,但职场竞争激烈。面对“996工作制”和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不少年轻人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而非恋爱关系。

03 关系平等,共同成长婚恋观的核心特征

平等是共同成长婚恋观的基石。当代年轻人在婚恋中越来越强调平等分工和双向奔赴。

数据显示,82.3%的青年在恋爱中希望双方都主动,追求情感对等和互相努力的关系。在家庭分工上,52.6%的青年主张“平等分工、沟通商量”,35.3%表示“不在意分工,只要相互支持”,而坚持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仅占8.3%

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也是共同成长婚恋观的重要表现。面对“女追男”,63.3%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只要相爱谁追谁无所谓”,真正坚持“必须男生先追”的仅为13.9%

在孩子的姓氏问题上,只有21.6%的青年坚持“必须随父姓”,41.5%认为要夫妻协商决定,还有36.9%表示“随谁姓都行,健康成长最重要”

共同成长婚恋观还体现在年轻人对“门当户对”的新理解上。82.2%的被调查青年认为“门当户对能减少婚后矛盾”

但这里的“门当户对”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条件匹配,更多指的是价值观、生活目标和成长节奏的契合。

04 实践路径,现代情侣如何实现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的婚恋观需要具体方法和策略来落实。现代年轻人正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不少年轻情侣设定固定时间的“感情检视”,分享各自的成长进展和困惑,确保双方成长节奏一致。

二是共同学习新技能。正如上海那对每年学习新技能的夫妻一样,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增进感情,还能提升双方能力。

三是合理规划财务支持共同成长。面对高房价压力,年轻人也在探索新的住房解决方案。2025年,随着政策全面宽松,购房门槛降低。不少情侣选择“先租后买”模式,或者选择跨城置业,以减轻经济压力,为共同成长创造更好条件。

共同成长型情侣还会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共同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职业发展、财务规划、旅行计划等,让双方始终有共同奋斗的方向。

“我们一起设定了三年内创业的目标,现在每天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感觉感情也更有动力了。”一位在北京创业的年轻人表示。

05 社会支持,如何为年轻人共同成长创造更好环境

年轻人的共同成长婚恋观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多项报告指出,为促进年轻人婚恋健康发展,需要从政策、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提供支持。

政策层面正在逐步调整。从5月10日开始,登记结婚不再需要户口本,也不用回老家,实现了“跨省通办”。不少地方还推出了婚姻登记补贴措施

在住房方面,2025年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上海、深圳等8个重点城市出台租购同权政策,保障租房家庭子女享有与产权住房家庭同等的教育资源

企业也可以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环境。一些前瞻性的企业已开始提供弹性工作制、情侣共同休假等福利,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感情生活。

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在传播健康婚恋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兴起,“赛博相亲”、“轻相亲”等新型社交模式让年轻人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增进了解

这正好迎合了年轻人希望在轻松环境中促进情感自然发展的新需求

06 未来展望,共同成长婚恋观的发展趋势

共同成长的婚恋观将越来越成为主流。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成长,这一趋势将不断强化。

未来,数字化工具将在支持情侣共同成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共同规划财务的APP,到同步学习进度的社交平台,科技将为关系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婚恋教育也有望纳入更多教育体系。帮助年轻人从小建立健康的婚恋观,学习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为未来建立共同成长型关系打下基础。

共同成长婚恋观的普及也将推动婚庆产业转型。年轻人对个性化、高性价比婚礼的需求,正推动行业从标准化服务向定制化服务转变

那些真正理解并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商家,将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陈伟指出,年轻人正重新掌控定义权,成为自己生活的“主理人”。这一趋势在婚恋领域尤为明显,未来将出现更多元的关系模式和实践路径。


放眼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进步,共同成长的婚恋观将孕育更加健康的亲密关系。它不仅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也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基础。

正如经济学家管清友所言,当代年轻人的选择并非消极躺平,而是在不确定性中积极构建生活确定性的理性选择。共同成长的婚恋观正是这种理性选择的集中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fd326.com/post/900.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