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7 天建立稳定基础,28 天看到可观改善;适用:油/干/混合/敏感,男女皆可
A. 肤质(洗脸后不护,30 分钟观察)
全脸泛油=油皮;紧绷起屑=干皮;T 区油两颊干=混合;泛红刺痒=敏感倾向
B. 主要诉求(最多选 2 项)
痘痘/闭口|黑头毛孔|泛红敏感|暗沉不匀|干燥细纹
C. 耐受度
低:一上酸就刺、红;中:轻微刺可缓解;高:大多成分可耐受
诉求 | 白天 | 夜间 | 备注 |
---|---|---|---|
痘痘/闭口 | 烟酰胺 2–5% + 锌 | 水杨酸 0.5–2% / 壬二酸 10% | 点涂优先→再面部薄涂 |
黑头毛孔 | 维C衍生物 + 防晒 | 水杨酸/果酸(低浓) | 刷酸≤隔日,注意保湿 |
泛红敏感 | 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 + 积雪草 | 角鲨烷 + 泛醇/B5 | 放弃多活,先修护 |
暗沉不匀 | 维C(8–15%) | 壬二酸/α熊果苷 | 先做防晒,再谈提亮 |
干燥细纹 | 透明质酸/甘油 + 防晒 | 视黄醇 0.1–0.3% + 胶原修护 | 先补水后上 A 类 |
铁律:早防晒、晚修护、活性成分不叠罗汉(一次只上 1 种主力活性)。
早:温和洁面 → 化妆水(保湿型) → 精华(烟酰胺/透明质酸) → 面霜 →防晒(SPF ≥ 30)
晚:温和洁面 → 舒缓喷雾/化妆水 → 修护精华(B5/神经酰胺) → 面霜(必要时封层凡士林豌豆大)
加分:环境干→开加湿器 45–55%;空调房→面霜加 1 滴角鲨烷
Week 1 稳定:只做第 3 步的基础护理,观察红痒/闭口变化
Week 2 引入 1 个主力活性(夜用):
痘痘:壬二酸 10%(隔晚)
暗沉:维C 8–10%(早用,叠防晒)
干纹:视黄醇 0.1%(隔晚)
Week 3 评估→加频或换强度:无明显刺激则改为隔日/日用;若干燥增加,退回基础并加厚面霜
Week 4 巩固:固定“主力活性 1 个 + 修护 1 个”,不要新增
刺激应对:刺痒→停活性 3–5 天只修护;爆痘加重→停活性,必要时皮科就诊。
① 油痘混合皮(耐受中)
早:烟酰胺→轻薄保湿→防晒
晚:洁面→壬二酸 10%(隔晚)→B5→凝霜
每周 1 次 0.5–1% 水杨酸 T 区棉片擦拭
② 干敏皮(耐受低)
早:温和洁面→神经酰胺乳→防晒(物理优先)
晚:洁面→泛醇/B5→角鲨烷+面霜封层
28 天内不刷酸不上 A 类,先把屏障修好
③ 暗沉黄气(耐受高)
早:维C 10%→保湿→防晒
晚:洁面→视黄醇 0.1%(隔晚)→乳霜
维C 与 A 类早晚错峰,避免同层叠加
入门(¥200–400/月):温和洁面|保湿乳|防晒|单一活性(壬二酸/烟酰胺/维C 三选一)
进阶(¥500–900/月):在入门上加“修护精华 + 夜用活性”
加强(¥900+):再加“眼周修护/视黄醇阶梯”或精简面膜(每周≤2)
质地由薄到厚:水 → 精华 → 乳/霜 → 防晒
剂量:精华全脸豌豆大;面霜 1~2 粒蓝莓;防晒两指长度
节奏:先少量点涂问题区,耐受后再全脸
一次上多活→ 改“一主一辅”,活性错峰使用
忽视防晒→ 一切美白抗老=空谈;补涂每 2–3 小时
频繁换品→ 以 28 天为单位评估,别三天两头换
刷酸过度→ 干痒爆皮即刻停酸,回到修护
孕期/哺乳:避开维A类与高浓果酸,优先修护与防晒
强光/医美后:暂停一切刺激性活性,仅修护+防晒
过敏史/皮炎湿疹:先做耳后/下颌角斑贴试验24–48h 再上脸;出现持续红肿渗出请就医
皮质:油/干/混/敏
目标:选 1–2 项(痘|敏|暗沉|干纹)
早:洁面→保湿→主力(可选)→防晒
晚:洁面→主力(夜)→修护→面霜
里程碑:D7 稳定|D14 调整频率|D28 复盘(照片+感受+是否刺激)
一句话结论:个性化护肤不是堆成分,而是用**“早防晒、晚修护、单一主力、循序加量”**的结构化方法,在 28 天内做出看得见、感受得到且长期可持续的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