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因其碳排放低、燃烧清洁,被视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重要过渡能源。近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迅速,但在能源转型与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供需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
消费端持续增长
亚洲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速显著。
2024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4.1 万亿立方米,同比增加 2.3%。
供应端结构变化
北美和中东依旧是天然气出口大户,液化天然气(LNG)贸易比重不断提升。
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三国 LNG 出口量占全球市场近一半。
消费结构
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是三大需求领域,占比分别为 35%、30%、20%。
冬季供暖和夏季用电高峰是需求波动的主要驱动。
进口依赖度高
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 45%,LNG 进口占比持续上升。
主要进口来源:澳大利亚、卡塔尔、俄罗斯、中东等地。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
欧洲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推高了 LNG 现货价格,对进口成本形成压力。
国内产能扩张
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产量快速增长,有助于降低进口依赖。
政策引导
《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2%左右。
储气调峰能力提升: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提升冬季保供能力。
LNG 接收站布局优化:沿海省份扩建接收站,降低运输成本。
与新能源协同:天然气发电可作为风光发电的调峰电源,稳定电网运行。
价格波动风险:国际油价与 LNG 价格联动性强,易受地缘政治影响。
基础设施瓶颈:部分中西部地区管网覆盖率低,制约消费增长。
重点企业应签订中长期 LNG 合同,锁定成本,减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争取国内资源替代进口份额。
推动天然气与储能、氢能协同发展,提升综合能源系统韧性。
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下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但必须通过供应多元化、基础设施完善和价格机制优化来保障市场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三香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